現代化施工工藝標準
上傳日期:2017-05-10 瀏覽次數覽3876次
水工施工工藝保障體系
1、水工進場時,首先檢查原房屋的廚衛地面和頂部是否有裂縫,尤其是頂部水管的周圍及接頭處,看是否有滲漏的痕跡。對廚、衛地面做蓄水試驗,蓄水試驗必須做48小時。如樓上住戶沒裝修,可請求同時做蓄水試驗。
2、對原有的下排水管包括洗臉盆、洗菜盆、地漏等做通水試驗,看是否堵塞,通水實驗的通水流量應有一般龍頭大的流量,檢查原給水管的水壓大小。
3、做防水處理時,防水層應從地面延伸到墻面300mm以上的高度。防水處理完工后,要注意養護,防水層未干燥時,不宜人踩用水、不得堆放任何物品,以免破壞新做的防水層。防水涂料完全干透,再做蓄水試驗48小時,確認不滲漏后,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。
4、給水系統管道布局走向要合理,嚴禁交叉、斜走,開槽嚴禁破壞防水層。
5、兩個出水口的凈距為100-150mm,且在同一水平線上,熱水管的出口布置在左邊,冷水管的出口布置在右邊。
6、安裝PVC下水管時要注意放坡,并要做通水試驗。保證下水暢通,無滲漏、倒流現象,方可埋設。
7、地漏必須布置在最低處,為防止下水倒流,一定要配備存水彎?! ?、給水管的出口位置不能破壞墻面磚的腰線、花磚。
9、水管鋪設后,用軟管把冷、熱水管連通一并試壓,試壓壓力為1mpa,試壓時間為1小時,經項目經理確認無滲水現象,并請業主簽字認可后方可敷設水泥。
10、煤氣管道不能包、不能改動移位。如確需要移位只能由煤氣公司專業人員操作。
11、水管布置完后,埋設之前繪制好水路圖存檔,便于施工及以后的維修。
12、在安裝PPR管時,熔接后接口必須無縫隙、平滑、接口方正。
電工施工工藝保障體系
1、施工前的準備:
1.1 檢查原電路是否有漏電保護裝置,電源分幾個回路,分別是什么回路,是否有地線,且地線是否接觸良好,電路總負荷是多少,原有線路的老化程度等。
1.2 檢查電視、電話、網線的入戶情況。
2、施工現場臨時用電保障
2.1 工地臨時用電要用電纜線,從插座取電時,必須用插頭。
2.2 開關箱內必須有漏電保護器(規格相符)方可施工。
2.3 用電設備接線必須安全、牢固、防水,現場照明接線處用防水膠布和絕緣膠布兩遍處理的。
3、聚氯乙烯冷彎管道布線體系:強弱電線采用阻燃PVC套管埋設,走向必須要橫平豎直,不可斜走,管內電線便于更換。
3.1 管道
3.1.1 管與管之間采用套管連接。
3.1.2 管插入暗盒管口需套鎖扣。
3.1.3 PVC管在墻體上開槽敷設,保護層厚度應不小于12mm并低于原墻面1-2mm。
3.1.4 在布線套管時,同一槽內線管如超過2根,管與管之間留≥15mm的間縫。
3.2 管內穿線
3.2.1 導線在管內嚴禁接頭,接頭應在接線盒(箱)內。
3.2.2 單根PVC管里面同時不超過3根導線。
4、室內配線基本要求:
4.1 使用的導線其額定電流應大于線路的工作電流。
4.2 導線必須分色,按紅色為相線,藍色為零線,雙色線(或黑線)為地線的。
4.3 導線在開關盒、插座盒(箱)內線頭用絕緣膠布包纏好卷入盒內。
4.7 弱電(電話,電視、網線)導線與強電導線嚴禁共槽共管,弱電線槽與強電線槽間距≥500mm。
5、其它體系:
5.1 配電箱
5.1.1 規定將照明、空調、一般插座按至少三個回路以上設計、敷設;
5.1.2 為確保用電安全,采用漏電保護斷電器。
5.1.3 配電箱底邊距地面距離不少于1.5m,照明配電箱(板)上應注明用電回路名稱。
5.1.4 配電箱內導線應絕緣良好、排列整齊、固定牢固,嚴禁露出銅線。
5.2 開關插座安裝的規定:
5.2.1 進門開關盒底邊距地面1.2m-1.4m,側邊距門套線必須≥70mm,插座底邊距地面≥300mm。
5.2.2 開關、插座底盒安裝時,開口面與墻面平整、牢固、方正,貼墻磚處可略凸出。
5.2.3 在兒童房,應采用安全型插座。
5.2.4 開關、插座要避開造型墻面,非要不可的盡量安裝在不顯眼的地方。
5.2.5 開關、插座應盡量安裝在瓷磚正中,不能安裝在瓷磚腰線和花磚上的。
5.4 照明線路的規定:
5.4.1 照明線路一般采用1.5mm2的銅芯線。
5.4.2 室內照明線路每一單相分支回路所接燈頭數不宜超過25個,但花燈、彩燈、多管熒光燈除外。
5.5 燈具的安裝規定:當燈具重量大于2KG時,應采用膨脹螺栓固定。
5.6 插座線分三色(如火線為紅色,零線為藍色,地線為黑色線),空調必須采用4.0m㎡-6m㎡的銅芯線,如大功率熱水器應采用6m㎡的專線至進戶盒,其他用電負荷參照標準執行。
5.7 電路施工完畢,要有實景電路布置圖。
泥工施工工藝保障體系
1、前期準備:
對進入施工現場的磁磚進行檢查,是否有破損現象,隨機拿兩塊磚,面對面放在一起,看表面的平整度是否相差太大,用尺量其寬、窄、對角線長度差是否影響施工質量。
2、鋪貼瓷磚的施工程序
2.1 地面基層處理
鋪貼地面瓷磚前,清理地面,用水把地面澆濕再開始鋪貼。
2.2 墻面基層處理
用清水打濕墻面,抹1:3水泥砂漿進行粉刷找平,確保墻面平整度、垂直度、陰陽角方正。
2.3 預排
瓷磚鑲貼前應預排。預排要注意同一墻面的橫豎排列,墻地面均不得有一行以上的非整磚,非整磚行應排在次要部位或陰角處。
3、地面磚鋪貼
3.1 地面上攤鋪一層1:3.5干拌的水泥砂漿,厚度不得小于30mm。
3.2 客廳大地面磚反面一般有鋪貼箭頭,鋪貼時一定要按箭頭方向依次排列。
3.3 鋪貼時水泥漿應飽滿的抹在瓷磚背面,并用橡皮錘敲實,以防止空鼓現象。
3.4 廚房、洗手間的地面:鋪貼廚房、主衛時做出1m長度泛水5mm的斜度,次衛泛水10mm的斜度。
3.5 整幅地面鋪貼完畢,2天內不得踩踏,再用石膏板(地板膠)進行保護。
4、內墻面磚鋪貼施工
4.1 用調制糊狀的磁磚膠鋪貼,使其與底貼緊,并用靠尺檢查。要求:平整、潔凈、無裂縫,陽角45°,陰角壓向正確。
4.2 內墻磚鋪貼應自下而上(最下面一排留待地面磚鋪貼完成再施工,墻磚壓地磚),自左而右,先整磚再半磚進行。
6、其它
6.1 新墻與老墻的搭接:每三塊磚留設馬牙槎,設置拉接鋼筋兩根Φ6.5間距500mm。
6.2 新墻上部砌筑要用“蜈蚣腳”砌筑法。新墻抹灰后,垂直度控制在2m內2mm以下,平整度控制在2m內3mm以下。
6.3 更換大便器的防水方式是在PVC水管四周,用水泥沙漿抹成斜坡,再做防水。
6.4 地面找平平整度控制在2m內3mm以下。
6.5 衛生間門口需用瓷磚大理石做隔水帶。
6.6 貼次衛地面時,大便器須用三夾板做模后按模板切割地板磚。
木工工藝保障體系
1、基本要求
1.1 材料送到工地,材料員與項目經理應檢查材料的數量、質量及規格。
1.2 下料時必須考慮充分利用材料,并先開大料,再開小料。如有色漆推拉窗、推拉門,先將推拉窗、推拉門用整張三夾板挖好。如果是飾面型推拉窗、推拉門,必須注意飾面板木紋的方向、顏色、花紋、拼板。
2、家具
2.1 用大芯板做結構,如果柜的長度、高度超過2.4m時,豎板橫板分別用兩張柜門九厘板重疊,以保證跟大芯板的厚度一致。
2.2 柜門骨架用優質九厘板開60mm條,雙面錯位抽槽,槽間距離為150mm。九厘板橫向凈空距離為200mm,其接口縫隙保留超過1mm。
2.3 長度大于800mm的柜門需放置柜門鋼條,鋼條放置在柜門九夾板縱向內側,放置前先將鋼條去除毛刺,并較正兩個平面。
2.4 柜門的壓制及放置:柜門應放在預制好的平臺上,加外壓力100kg以上且受力均勻(可考慮用簡單夾具),并隔3天翻邊再壓。壓制時間夏天為7天以上,冬天為10天以上。壓制好以后的柜門不可斜放,不可受潮,以免變形。
2.5 所有靠墻衣柜背面刷清漆(現場制作)并增加一層防潮膜,以便防潮;成品柜背面加一層防潮膜。
2.6 五金配件:安裝位置要適宜,柜門超過1m高的要裝3個鉸鏈,上、下安裝磁碰。
2.7 吊頂施工規范:
2.7.1 輕鋼龍骨吊頂龍骨安裝牢固后,根據設計做好各種造型,如果有圓弧形須用雙層三夾板或雙層五夾板錯位再封石膏板。
2.7.2 紙面石膏板安裝用Φ4×25mm沉頭自攻螺釘加固,且間距為150×300mm,螺釘帽沉入紙面石膏板0.5—1mm,燈槽用九夾板加石膏板。
2.7.3 石膏板收口,收口應在側向。
2.7.4 紙面石膏板接口處,應倒角或間兩塊石膏板間距2mm。
2.7.5 廚衛頂面不能打電錘。
3、門套:
門套的結構板用大芯板釘框架,內墊防潮膜,釘好后用角尺校正,門套須離地10—20mm高,以防吸水發霉。